浙江灵鹫山三皇(王)殿三章
2020-01-02 16:00:36
  • 0
  • 0
  • 2
  • 0

三皇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文化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传入之前,黄帝的谱系及黄帝的文化精神,就是史学的主要内容。在从尧舜到秦朝为止,所有的帝王,追根溯源,都是黄帝的后代。先秦“七子”(孔、孟、荀、老、庄、墨、韩)或深或浅地植根于朴素唯物论,其本的政治宗教视野尧舜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三皇文化精神及黄帝的文化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一点也不亚于西方。

浙江灵鹫山有妙源村三皇殿、凉棚大侯三王殿、关溪三王殿,信仰与崇拜就对应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的三皇文化精神及黄帝的文化精神,并同衢州这个地方的地域主导经济、社会、文化相吻。

第一章,妙源村三皇殿

妙源村三皇殿自然村,是一处以古代有一座“三皇殿”神庙而得名的自然村。是一座藏在深山里的“明珠”。村庄位于外陈村西三里处,梧桐溪与百丹溪的汇水水口。是一处被称赞为“大上海后花园”的游览胜境。从梧桐峰东麓的水源自北向南经石锅源在三皇殿与从百丹峰北麓的水源经仙人床汇合,两座小桥将村庄联成一体。是登玉泉寺和梧桐峰的必经之路。

清代诗人郑龙师《崖梅啸月》诗:“开放南枝气转新,陇头日日尚寻春。归来悟彻天心后,万里长空月一轮。” 就是三皇殿景区“崖梅啸月”景点的写照。

诗人的另一首《登梧桐峰绝顶》,描述的就是经三皇殿登梧桐峰的景观景色:“梧峰险峻攒天树,细草茸茸无径路。石磴板橼一再登,凝身已在云霄住。模糊一望景参差,苍翠红黄高下布。练白长河屈曲流,层峦簇簇青螺聚。俯观城郭大如箕,村落星罗莫可数。举道怪道天汉低,山高不雨常飞雾。枯藤古木不知名,落叶萧条秋已暮。廖寂无声万壑幽,微风忽向松间度。”也许通过上面介绍的二首古诗,你也能略知这里风景区的秀山丽水了。

在三皇殿景区内景点有;石锅景点、古梧桐祖殿遗址、仙人床、木石合抱、三皇殿遗址、金盘印、古梅椿等山水人文景点。在妙源旅游景区的三级核心景区内(即:寺坞景区;梧桐殿景区;三皇殿景区)是寻找农耕文明古迹的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其外围的三大景区(即:玉泉寺景区;梧桐峰景区;天台峰景区)则是登山远眺的山水自然景色游览的最佳处。其中《九华立春祭》在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支撑项目,在2016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俗学界已共同推定,浙江灵鹫山是全国唯一保留春神句芒的祭祀地方。

关于浙江灵鹫山柯城“九华立春祭”的春神是如何出山,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柯城区的余仁洪、汪筱联在《九华立春祭》书中与著名作家原衢州市文联主席陈才在《祈春大典,衢州梧桐殿立春祭祀》书中,已经作了交代。这里,本人把浙江灵鹫山是东方太阳神崇拜、大地崇拜、神农崇拜的地方这一推证公之于众,求教各界。

妙源村三皇殿的供奉的是伏羲、女娲、神农三皇。

伏羲太昊为一人,都是上古的太阳神,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昊天上帝、天神。当年,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泰山为天坛,祭祀的就是昊天上帝,明代北京天坛祭祀的也是昊天上帝。

当年,秦始皇还以梁父为地坛,祭祀地祗娲王。明代北京地坛祭祀的也是地祗娲王。地祗娲王,就是女祸,是中华民族的大地之母。

在《三海经》的世界由五方神帝掌管:东方天帝伏羲,辅助他的是春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辅助他的是火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辅助他的是金神蓐收;北方天帝颛顼,辅助他的是风水神愚强;中央黄帝,辅助他的是土地神后土。

唐朝有一位叫司马贞的历史学家,他给司马迁的《史记》补了一个《三皇本纪》。三皇就是伏羲、女祸和神农。

相传中周时代,人面鸟身的东方之神——春神句(音gōu)芒路过衢州柯城,恋上了美丽的妙源山水,便在梧桐峰上安了家。他右手握着圆规,丈量土地,左手托着种子,播撒春天。当地百姓为感谢句芒带来春天,便在梧桐峰上建庙供奉。有一年山洪暴发,山上的小庙连同句芒的神像一起被冲到山底,神像在溪中打转,不肯离去(《九华立春祭:传承千年民俗》《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7日)。

而浙江灵鹫山佛家鼎盛于唐朝。从布谷桥头起,妙源溪这一20公里的狭长地带总共有100座佛寺。

总之,三皇殿的供奉的伏羲、女娲、神农三皇的时间。最迟不会越唐。

从大范围说,《尧典》等不仅记载了尧舜禹,还记载了昊、昊天、春夏秋冬。昊、昊天包括伏羲太昊、少昊、高阳、等象征天,是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族群对太阳神的不同称谓。春夏秋冬就是太阳历。

中华民族文明的起点最先萌发的是:太阳神崇拜和大地崇拜!?

太阳神崇拜创造了四季八节的太阳历,后演变为四季二十四节。

有了太阳历,就有了“敬授民时”(《尧典》),有了“敬授民时”就诞生了“中国”,有了“中国”,就产生了中华民族。

大地母娲皇崇拜,从半坡彩陶蛙纹到良渚玉器的“皇”等等无一不是大地之母崇拜的产物,并传承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起源于《河图》、《洛书》的二十四节气,是古老的华夏智慧的凝结,是人类对天体运行、气候变化规律的科学认知,是长期以来指导中国农业生产的教科书,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从源头考察,太阳历从四季八节,后演变为四季二十四节,竟然是太阳神崇拜和大地崇拜的产物!?

若如是,浙江灵鹫山在名山建设过程,要特别发掘东方中国文明启动点的源头精神文化!?

第二章,凉棚大侯村三王殿

凉棚大侯三王殿与妙源村三皇殿,这个“三王”与“三皇”是有区别的。

一般地讲,文明创造神话,产生于战国诸子,如伏羲、女娲、神农,称“皇”的。种族始祖神话,夏、商、周始祖神话,流传于史前,称“王”的。在古代华夏所崇奉的文明创造神话诸神中,其中最重要最显赫者,无过于“三皇”。在种族始祖神话诸神中,其中最重要最显赫者,无过于“大禹王”。

徐映璞先生在《浙江灵鹫山志》中写道:沿大侯源过山雨亭北锁澜桥,再北行二里为大侯岩,绕岩上而过三王桥即凉棚三王殿。在凉棚村口三王殿,屋三楹,中祀夏禹王、楚霸王、徐偃王,而且徐偃王的“茅杨蔡卫”四位部属也有塑像从祀。“茅杨蔡卫”四路伯侯及偃王三太子为大侯五村共有之,香火每年六月十五日有迎神之会。

夏禹王、楚霸王、徐偃王这三王的级别是不同的,夏禹王是中央皇帝级,楚霸王、徐偃王是地方诸侯级的。因此,大侯凉棚三王殿与灵鹫山其它两个三皇(王)殿的意蕴有别的。

禹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而有征的上古人物,是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传人之一。大禹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一是治平了洪水,二是开创了夏代。作为治水英雄,大禹在洪水泛滥,十年九潦,民不聊生之际,率领民众藏江导河,治理水患,“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地平天成”百姓安居,把我们的民族从洪水浩劫中拯救了出来。作为立国之祖,大禹在公元前21世纪长江、黄河流域万国林立,争夺混战之际,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把中华民族带进了文明时代。根据嘉庆年间的《西安县志》记载,“横坑殿在南山紫微峰(俗称水门尖)左。双溪合襟。元时创建,内供平水神(俗称平水大王)。祷雨辄应。南乡诸大村落赖其保障焉。”郑永禧在编民国版《衢县志》时为此加了编者按:“平水大王,或为大禹王。《金华志》亦有平水禹王庙。或又谓神姓李,祷雨辄应。相传已久。西门外三山及北门外浮石渡亦均有平水殿,则不止一处矣。”本人的故乡就在三山村,通过考察发现,大禹王文化不但深入衢州这个地方的乡村山间旮旯,而且也是铸成衢州这个地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脊梁骨的文化来源。

在衢州,对楚霸王也极其崇拜。灵鹫山的传说是这样的,楚霸王死后,阴魂不散,飘飘然来到灵鹫山,仍吟着那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悲歌。灵鹫山的土地、山神揖而问道:“大王果能拔山?这里有巨石两块,足有双千吨,大王能担否?”楚霸王答道:“能!”土地、山神便搬来一条巨大的神扁。楚霸王果能担着走,且如临风行走,到上方村坎流坞神扁都被折断,一块巨石坠于大侯源,一块巨石坠于妙源。此传说解释了大侯凉棚景区三王殿中楚霸王的来源。灵鹫山北,还有座项山,《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项山在 “府北四十里。山陡峻,内有桐岩,旁列诸峰,势如奔马。上有项羽庙,因名”。这表明,在衢州,对楚霸王的崇拜氛围极浓。

徐映璞先生在《浙江灵鹫山志》中写大侯凉棚三王殿时,徐偃王的“茅杨蔡卫”四位部属也有塑像从祀,且“茅杨蔡卫”四路伯侯及偃王三太子为大侯五村共有之,香火每年六月十五日有迎神之会。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历史信息。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编成的《衢州市志》,1990年衢州市(辖衢县、龙游县、常山县、开化县、江山市、柯城区)总人口226万,而徐姓为17.3万余人,其中衢县(含柯城)5.6万余人,江山4.6余人,常山2.8万余人,开化2.25万余人,龙游2.1万余人。位于龙游县南灵山村的徐偃王庙,就被董楚平先生称为“浙江另一著名的徐偃王遗迹”,此庙因唐朝韩愈写有《徐偃王庙碑》而闻名于世。庙碑一直立于庙中,后因岁月久远断成两截,上半截在清朝咸丰年间的战乱中被湘军一个师爷掳走,为了保护剩下的半截碑,灵山人建起“景韩楼”专门庋藏,直到解放后才移交衢州市博物馆。衢州这个地方众多徐氏都奉徐偃王为祖。徐族南迁“姑末”,是我国早期历史中南北交流的一件大事。“姑末”故城在龙游,太末县亦治龙游,其地实兼有今西安、江山、常山、开化、遂昌、玉山及汤溪县之半。(王先谦《汉书补注》)。衢州这个地方有两个重要的“南北关系”:古徐国与“姑末”(古衢州)关系与南北孔府孔庙关系。这两个重要的“南北关系”还隐含着这么一个历史逻辑:古徐国人与北孔府孔庙南迁衢州这个地方的历史底坐是在东方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古老而发达的地方。

如果说,妙源村三皇殿,意蕴藏着中华民族从伏羲、女祸的“蛇身人首”、神农“人身牛首”一路进化过来。那么,凉棚大侯三王殿尤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衢州从何处来,现在何处,将走向何处!?

第三章,关溪三王殿

关溪又有一个三王殿。

关溪七月七民俗庙会始于明代。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关溪当地村民都要用水冲洗自己身体,以求净身,意思是:消灾,老佛保佑,万事平安。民俗,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周边村村民每逢此时,亦来关溪参加民俗活动。

关溪七月七民俗庙会起于一个史实。明代末年,农民起义时,明朝吴子太公(太监)因资助起义队伍,被朝庭得知追杀,为避免杀身之祸,吴外逃。一路劳苦奔逃,最终逃到山东避难。待风声过后,几年后吴子太公于农历七月六日回到老家关溪,他认为此次自己逃过劫难,逢凶化吉,全靠佛主保佑。于是到关溪大考山下三王殿寺庙祭祀佛主。当天,杀猪烧水,但吴子太公年岁已高,加上这些年疲于奔波,终因身体憔悴,于次日七月七死亡。当地人为了遂吴子太公的心愿,于是将他遗体用轿子抬到佛寺佛主前,用泡猪的汤水浇佛像,以示佛主能保偌天下百姓平安。此后,每逢七月七日,关溪当地村民都要用轿子抬着三王殿的八尊佛雕像,一路上吹着喇叭,抬到太公祖故地前,挑担水,在太公坟前浇水,并用水冲洗自己身体,以求净身,意思是:消灾,老佛保佑,万事平安。民俗每年的农历的七月初七日,一直在关溪村三王殿举行,并保留着“抬喜神”的风俗。

这则事实表明,明朝吴子太公(太监)之前,关溪三王殿已有“历史了”。

关溪这个地方帝王之气较浓。“峰尖五漏见朝瞰,万里寒光一气吞。”从清代范崇沛所作的《转轮庵晓望》中我们能看到美丽的关溪村,有如山中明珠,风景秀丽,乘车进山颇有进入世外桃源之感,两条潺潺流淌的水脉润养出这里独特的生态,朴素纯良的民风,这里的人们为他们的生活环境而自豪。

在灵鹫山的九龙山至今流传着元末朱元璋打天下时,灭掉了尚在襁褓之中太上道君皇帝宋徽宗第九代龙脉。这第九代龙脉的便是韩林儿,被起义首领立为宋帝,后被朱元璋用计沉杀。韩林儿阴魂不散,便借灵鹫山的“九龙入海”风水宝地转生,再与朱元璋争夺帝位。要是让双龙无休止地争夺下去,天下百姓便无宁日。在衢州民间流传着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因定光佛同灵鹫山青峒峰(大靠山、大考山)结缘的神奇的传说。朱元璋在安仁滩巧遇定光佛时得到天机两件礼品——一个泥筒里盛着一丛万年青,另一个小布袋里盛着二斤小小的冬笋,共有十八颗——“一筒”即寓意“一统江山”、“ 万年青” 即寓意“天下从此太平”、“ 斤”与“京”谐音、“笋”与“省” 谐音,两京城与连台湾十八行省。


当本人有缘读到徐映璞先《浙江灵鹫山志》的凉棚大侯三王殿后,既弄清了妙源村三皇殿,又明白了关溪三王殿。

关溪三王殿,供奉夏禹、商汤、周文王。寓意着三皇文化精神及黄帝的文化精神之天下太平、文礼之治!?这基本是三皇文化精神及黄帝的文化精神在浙江灵鹫山的完美架构。

总之,在建设浙江灵鹫山名山过程中,首先,要确立衢州这个地方是东方中国文明启动点之一的古老而发达的地方这个全新的观念。要在古徐国人与北孔府孔庙南迁衢州这个地方的历史底坐也即在东方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古老而发达的地方来全新开发浙江灵鹫山。走这样的浙江灵鹫山开发建设之路,目的把衢州这个地方的文明的珍珠串联在东方中国文化的项链之上,串联在世界文化的纽带之上,在时间轴上串联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空间轴上串联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性质轴上串联着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与宗教文化。这种战略性设想,只有把句芒与灵鹫结合成全球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特质才有可能!而且,浙江灵鹫山开发建设之路也会越走越宽阔!

2020年1月2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