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问”:南孔圣地的真实孔子文化
2023-06-26 20:55:07
  • 0
  • 0
  • 0
  • 0

2005年,地方专题课程教科书(必修)《薪火相传》,把《孔氏南宗的来历、万世师表的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放在第一单元开卷篇。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创始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在思想家和教育家中,能像孔子一样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绝无仅有。这些常识在衢州地方已经得到普及。

最近,对庄月江的《孔氏南宗家庙纪事》、鲍鹏山的《说孔》、罗光乾的《真实孔子》、张挺的《孔子春秋》等书再重读了一遍。于是乎,心中有一疑问:一个《论语》等孔子文化常识普及的南孔圣地,是否真的认识真实孔子文化?!

如是我闻。智慧是有境界的,常人乃小智小慧,学者之俗智俗慧,二乘之空智空慧,照见五蕴皆空,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之大智大慧。按照佛学逻辑,在南孔圣地,在常识的基础上,弄清真实的孔子何以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就是大智慧。

每一个圣人都是民族的医生。

西方人残暴,耶稣说仁爱。

印度人种姓隔离,释迦牟尼讲众生平等。

我们这个民族不仁不义,孔子讲仁义。

这几句话是张挺的《孔子春秋》一书的扉页导语。

哲学家把人类在超越突破之前的文化叫古文化或古文明,之后的叫轴心文明。

古代社会衰败所造成的古文明消亡非常普遍,古埃及有,两河流域有,古印度有,古代中国也有,像我们至今尚不能了解的夏代及之前的文化。

然而,大约在公元前 800 年到前200年这五六百年中,某些古文明发生了文化突变,使得这几个古文明可以避免必定走向衰败、灭绝的劫数,而延续至今。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最早注意到,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地中海和印度等地区出现了文化上的突破,他把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代”(Axial Age,前800~前200)。

一个现时代的人,孤立地从《论语》中并不一定能读出孔子的伟大,唯有把孔子放在人类从古文明到“轴心时代”演化的背景上,才能了解真实的孔子何以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2011年12月,孔祥楷先生应邀访问韩国,成为中国第一位被忠南大学聘为“名誉博士”的儒学学者(来自网络)。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众多的古文明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大多都先后灭亡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古文明对危机做出了杰出的文化创造--即超越突破,从而使文明延续至今,从此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纪元。

对于实现了超越突破的文明来说,当古代社会有机体而临解体时,人能够从社会中走出来寻找可以独立于社会有机体、基于个体而存在的终极价值,这种终极价值可以随着一代代个体生命而延续下去,并塑造该文明的社会文化形态。

所谓终极价值,是指个体走出社会面对死亡的拷问时,找到的那些可以超越个体生命的永恒意义。一个孤立的个人离开了社会,活在世上有什么意义?借用孔子在回答有关礼之本问题时的“大哉问”用语(如《八佾第三》中提到:“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威。”参见《论语集注·八佾第三》,第62页),不同的文明对有关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的“大哉问”,有不同的回应方式,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超越突破。

人类从古文明到“轴心时代”演化,超越突破有四种基本形态

离开此世:

1,依靠外部力量,希伯来宗教对一神的皈依(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属希伯来超越视野,希伯来宗教的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唯一的人格神,神是外在神秘力量的代名词)。

2,依靠自己的修炼,印度宗教的解脱(印度宗教有婆罗门教,有否定婆罗门教的佛教等宗教)。

进入此世:

1,古希腊对理性认知的追求。

2,中国对道德价值的追求。

中国文化历史精神的核心可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中国文化以道德为终极关怀,追求道德完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第二,中国人对道德内容的理解主要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思想是以家庭伦理为中心的道德哲学,即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大传统的主流。

第三,两千年来,儒家道德是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正当性根据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2004年,衢州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祭祀典礼,停滞了56年的南孔祭典,终于得以恢复赓续(来自网络)。

有一句古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若没有孔子出世,黑暗将永远笼罩中国。好犀利呀! 在孔子之前,中国文化尚未定型,直到孔子才完成了中华文明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的文化创造,使中华文明成为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一种文明类型,并且延续至今。

这正是孔子伟大的地方。

人类从古文明到“轴心时代”演化,超越突破四种基本形态的每一种会顺着该方向走下去,形成自己独特的不死的大传统,直到和另一种文化碰撞而发生变化。

每一种超越视野规定的文化发展方向具有不同的演化模式,各自独立发展,一般不会和另一种超越视野相交。虽然轴心文明独自演化时各有自己的方向和模式。但是在演化过程中也会发生文明碰撞,这就会导致文明融合,即两种不同超越视野的结合。例如,古希腊罗马文明在公元五世纪以后转向希伯来超越视野,形成天主教文明的社会。汉代以后,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的融合是另一个重要例子。文明融合对各个轴心文明的演化极为重要,现代社会之所以起源于天主教文明,就因为它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希伯来宗教融合的结果。同样,文明融合亦规定了中华文明的演化方向。

孔府大堂匾额“泗淛同源”(来自网络)

从秦到清两千余年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一直沿着孔子开出的方向发展,没有演变到其他别的类型。但是,如果我们不认识中国文化和佛教的融合,就不可能理解宋明理学。不了解宋明理学的各种形态和变构,也不可能认识波澜壮阔的近现代思想。

如果着眼于一生际遇坎坷的过去时态的活生生的孔子,那么他写下了独立推进东方社会儒家道德是国家政治、社会制度的正当性根据和社会秩序的基石的悲壮篇章!

如果着眼于东西方文明的搏弈,在长时段的历程中,东方中国是占了上风也受追捧的。

东西方文化各自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淀以后,西方人惊奇地发现,至少从么元前3世纪起,中国人就开辟了一条可随沙漠骆轮队横穿中亚的丝绸之路。西方对中国一无所知,但又离不开丝绸,皮质和香科等中国产品(见[法】佩雷菲特著,王国卿等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第 27 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第二次东西方搏弈,发生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当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时,西方人作了一番深究,结论是“在诺曼底人坐着小船划桨沿海旅行时,中国人已掌握了舵和指南针。当加洛林王朝的誊写人还在手抄他们的经文时,中国人已经采用印刷术了。当英国还处于西方未开化的某阶段时,中国文明已达到“尽善尽美”《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第28页),高不可攀了。

那个时候,不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而是“西边不亮东边亮”。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莱布尼兹(1646-1716),建议西方君主都应该向中国学习,请中国的文人来,并派西方的文人去那里,以便发现普遍真理并从中产生奇妙的和谐。与中国康熙大帝同时代的路易十四的家庭教师拉莫特·勒韦耶还曾念诵:“圣人孔子,请为我们祈祷”。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则说:“中国君王的身边都是文人,在人民苛求的目光注视下,文人的意见,甚至是责备他都认真地听取”。

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拉开了东西方第三次搏弈序幕,中国丢尽了颜面。中国人为此饮恨百年!

所幸!近、现代中国,通过近百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又重新崛起!

大成殿门额上的匾额“生民未有” (来自网络)

今天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地把握真实的孔子文化。

在东方中国重新崛起的今天,构建、培育与发展既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包含西方现代文化精华;既扬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华的糟粕又扬弃了西方现代文化糟粕的“另一种文化”,是可能的。条件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精华,都应该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使它们都成为推动“另一种文化”发展动力。不过,现时代,在我国,更应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孔子儒家文化为砧木,嫁接综合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母体,形成适合中国国情与特色的“另一种全球性意义优势文化”。

若如此,南孔圣地的衢州——成为东方中国未来理想的思想实验场所也是有可行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侵权请联系)

2023年6月26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