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柴水娜之歌
2023-06-27 15:51:58
  • 0
  • 0
  • 5
  • 0

母校原衢县衢江中学的学长们正自费编写《致春青 我们的母校》一书。5月底有幸在通天星集团同学长们聚会。期间,学长吴载暄嘱咐我写一篇母亲之歌。

   2018年作者与张云舞大儿子张遥夫妇合影

母亲之歌——《插秧能手柴水娜》,作者是中共龙游地下党组织领导人张云舞与中共龙游地下党员徐香夫妇。这是一首改写母亲命运之歌。作为儿子,最了解母亲童年的梦想、青春的激情、苦难的往事、旅途的疲惫和快乐。天下母亲都一样,为了儿子、女儿,摆脱一片贫困交加的土地!母亲已走了,与天下母亲不一样的希望将永存心中!


吴学长说他们都唱过这首母亲之歌的。这个易理解,因为作者张云舞就是当年的衢县文化教育局长,当年县委曾发文件号召大家唱歌的,原衢县中小学师生都唱过。正因为太了解,觉得完成吴学长交给任务是容易的,但写好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

昨天下午,张云舞的二儿张洪把浙劳〔1998〕248号文件,即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劳动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提高1955年、1962年农口系统省农业劳动模范、模范工作者退休优异待遇的通知转发给我,并告诉我,他外公徐晓春丽水林场场长后调西湖林场任场长是1955年省农业劳动模范 ;我母亲1962年,那时村庄叫衢县河东公社三山大队。

在1955年的名单中,衢州专区只有开化县农场畜牧饲养员陈爱女(女)1人,1962年的名单中 ,除母亲之外,还有衢县全旺公社全旺大队吕月姣(女)、衢县占家公社畜牧场董水莲(女)、衢县高家公社高家大队崔松花(女)。在我的心目中,他们都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收到二哥张洪转发的浙劳〔1998〕248号文件后,觉得有必要把母亲之歌的真实背景告诉原衢县衢江中学的校友们了。

母亲的生年是1935年,10岁之前经历了二次逃避日本鬼子进村。十岁时当童养媳。那时,我父亲15岁,爷爷早已离开人世,奶奶是瞎子。外公选我父亲的理由独子不会被国民党抓壮丁。这件事长大后才明白,国家那时若强大,民国如果治理得很好,还需要共产党的革命吗!?

母亲20岁时,父亲吃官司失去自由。时祖房很小,只有独扇小门。母亲毅然将独扇小门改开成两扇大门。母亲此举,昭告村人,踏进此门,生是郑家的人,死是郑家的魂。

否极泰来,母亲23岁时,参加了衢县插秧摆擂台获得冠军。张云舞徐香夫妇的一曲《插秧能手柴水娜》使母亲红遍衢县大地。这首母亲之歌——《插秧能手柴水娜》曾获省一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播放。对我们全家来说,这是一首改写母亲命运之歌。1959年母亲身患重疾,衢县人民政府送她到省城杭州作了大手术,获得重生。1963年及1966年我与弟弟相继在衢县人民医院剖腹出生。这一切费用全由衢县人民政府负担。一个世代农民家庭享受此殊荣,只有在新中国的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时代才有可能!正因为如此,听得母亲最多的话语是:“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

如今母亲已走了,我也过了花甲之年。细想起来,在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这点上,只有二件事令母亲欣慰。一件是小学时代作为公社红小兵代表参加了一星期的衢县大会。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达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以上,因耳重听无缘进高校,母亲担心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刻苦自学,钻研社会理论,1988年完成农经专科学业,获得大专文凭。曾因在在上海《社会科学报》北京《经济学周报》发表文章,被总部设在中央党校的中国青年社会主义改革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在1989年衢州市政府战略办向社会各界征集发展战略论文中,《市场经济+全息结构》获二等奖。

我17岁参加高考达录取分数线,只因耳重听,无缘进高校。从小耳听力较差,但念书时,班长从小学一直干到高一。高一时还多了一顶团支部书记的帽子。梦想着有一天能够上大学。 想想曾经的刻苦努力情绪一落千丈。那个年代不如现在这样开放, 农村青年离土进城的路门还是很狭窄的, 上中专升大学似乎是唯一的途径. 说句实在话, 17岁时,既没有回家乡吃生产队“工分饭” 的心理准备,也看不清将来。

《插秧能手柴水娜》这首母亲之歌不但为我青少年时代铺平了衢江、二中、航中、一中四个学校的求学之路。而且,在我人生最迷惘的十字路口改写了我的人生道路。

自1983年元旦起,母亲当年的领导安排我到市(县)科委农村基地工作(王家乡今浮石街道),这又激活了母亲在我幼小心灵中播下的报效衢州这个地方的种子!

1989年后,先到沈阳5年,义乌二年,之后有缘在母校所在地的浙江巨大实业有限公司(原丝厂转制拍卖)工作8年。曾在衢州九华山(今灵鹫山)寺庙待过4年。45岁起在广东佛山全球最大的家私市场工作了近十年。广东回来不久,被柯城区统战部(民宗局)招聘从事灵鹫山开发建设研究,现已退休。

《插秧能手柴水娜》这首母亲之歌的来龙去脉,让我这位做儿子的来介绍,自然会偏重于情感的。1999年8月9日21时20分,母亲之歌——《插秧能手柴水娜》的歌声伴着作者徐香去另一个音乐世界。1999年8月22日,衢州乐坛名人名家牟学农在《衢州日报》刊发了《衢州乐坛惜别徐香》一文。文章最后二段是:

“满天星斗遍地开花,衢县有个柴水娜……"歌声继续在病房荡漾。歌声中,徐香老师又一次睁开了眼睛,嘴唇微微颤动,好像合着她那熟悉而遥远的旋律在深情地轻唱……

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死亡,这个变幻人生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事件,1999年8月9日21时20 分降临在一生与音乐为伴的徐香老师身上。伴她而去的有美丽的歌声,那是她亲手谱写的歌声。

这张报纸我还存着。

这首母亲之歌,当年在衢县广为传唱。使母亲一夜之间红遍了全县,成了人人学习的榜样。音乐的力量是那么大,在那个逝去的特殊年代里似乎更具号召力。

诚如牟学农老师所说,今天听来最直接感受到的却是作品所独有的音乐美,那是一种质朴的美,一种展示劳动者创造的美。当我们发现了这种美以后,歌词中那点可以理解的时代痕迹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而每听张云舞与徐香夫妇的母亲之歌——《插秧能手柴水娜》时,耳边会响起:“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

作为儿子,虽不能承诺为社会作出什么贡献,但肯定会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

2023年6月27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