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问”:孔子“发现了”西周
2023-08-21 01:14:23
  • 0
  • 0
  • 1
  • 0

本文的题目除“大哉问”外,一个字不漏含标点引号取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平《 中国的“轴心文明”及其突破》文章第二部分的起句。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平 照片来自贵州孔学堂杂志社网文。

查7月2日晚上手机,通过微信发给原衢州教育局、衢州学院领导的几句话:退休了集中精力在孔子文化上,其他暂缓!能做到每周写一篇,择优向航埠鸟上发!难点可能观念上同董平范立舟学长都有点出入。

再查7月28日手机,下午2点,为开发灵鹫山红色文化,请求原书院中学党支部书记、区作协主席徐老师帮助。想不到的是,晚上9点过,徐老师将董平学长在贵州孔学堂杂志社网文《 中国的“轴心文明”及其突破》发给我了!

学长董平1977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参加通考,冲上录取分数线而因某种原因没有被高校录取。我记得那年高考时间比较晚,当时正在原衢县衢江中学念高一第一个学期。1978年初春,学长董平成了我的化学代课教师,但时间不长,不到一个月时间。最后一节课仍能回忆起学长讲了不少历史典故,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快下课时,告诉大家母校航埠中学已催他回校复习再度参加高考了。学长终于梦想成真,考上了杭大(今浙大)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开化团县委工作了一年考上古典哲学研究生又回了杭大。

再一次见到学长董平已是1985年暑假在恩师朱子善家里了。那时,我正在原衢州市科委浮石十三里红壤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工作了第三个年头。家乡的发展成了我与学长的共同的话题。自那以后,再也没见过学长,也没有任何通讯沟通。当然,自90年代互联网开通后,在网上查找学长的学术研究动态还是容易的,因受恩师朱子善的影响,经常查看学长学术研究动态的。

7月28日晚上收到徐老师传来学长的《 中国的“轴心文明”及其突破》一文时,既惊讶,又不惊讶!

惊讶的是,我现在收集的书与资料居然同学长的论题相关!

近几年,因缘从事灵鹫山开发建设研究,曾委托同学到杭州出差开会向学长索要《天台宗》一书。学长到过印度留学,招收带过杭州佛学院的天台宗的研究生,曾上中央电视台讲名相管仲,又有研究王阳明的专著,也曾是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 中国的“轴心文明”及其突破》的话题,一点也不值得“惊讶”了。

“大哉问”系列文章从6月10日到今天总共写了12篇,因身处社会底层,自学生涯几乎从衢州发展战略研究起步,从事基础研究几乎没有条件,但若将地域主导文化与发展战略研究结合起来,有可能在两个相关的边缘性结合地带具有某种优势,也就是在人家基础研究基础上从事开发性发展研究同样也具有某种优势。若对衢州地域主导文化按孔子文化——宋韵文化——南孔文化进行分层,实际上分别对应着国家级、省级、地区级的发展战略比较优势。

前面12篇已写到,孔子为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注人了全新的精神和价值,完成了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从此道德追求成为中国人的终极关怀。全面否定儒家道德价值的道家,具有与儒家同样的超越视野,因而儒道两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而那些没有完成超越突破的墨、名、法等重要思想流派,或消亡,或作为主流文化的隐性成分。也写到孔子老子儒道的对立、互动、互补与儒家“过秦论”与法家“农战论”的二元对立历练了二千余年,也是二元对立、二元互补、二元互为动力的。这个写作思路,事实上也受学长影响的。下面先对学长中国的“轴心文明”作一概述性鸟览,在此基础上对孔子“发现了”西周作点延伸。

“轴心文明”大历史观是从国外引进的(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质而言之,“轴心文明”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大历史观的一个架构:古文明——轴心文明——现代文明。雅斯贝斯把这一“世界历史轴心”从时间上锁定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存在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所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在他最为重要的历史哲学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把人类历史确认为三个阶段:“史前”“历史”“世界历史”。

雅斯贝斯核心观点是:“历史”起源于“轴心时期”,终结于“世界历史”,其终极目标则是全球统一的“真实的全人类的世界历史”。所谓“历史”,即是西方、印度、中国三个“轴心期”文明以及受其影响的民族所展开的历史;所谓“世界历史”,则是完全由西方的科学技术直接导致并推动的,它肇始于1500年至1830年这一段时期,但真正开始于20世纪,作为人类历史的新阶段,“世界历史”即是“世界和人类的全球统一,今天它正在成为现实。它展现了真实的全人类的世界历史”(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第84页)。]“世界历史”仅仅是西方“历史”向现代的持续性突破而展开的,与印度、中国这两个“轴心期”文明无关。

学长在综合雅斯贝斯、汤因比(Arnold J. Toynbee,1889—1975,认为东亚文明,明确讲是中国文明,才代表了世界文明走向统一的可能基础)、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1927—2008,20世纪90年代提出著名的“文明冲突”论)、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提出“历史终结”论)等等学者的观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中国的“轴心文明”及其突破的观点。

学长认为,雅斯贝斯厘定的“轴心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并不合乎中国历史文明进展之实况,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奠定了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制度基础及其根本的价值理念,对中国文化全部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持久而绵远的,并且是深刻且具有根本重要性的。西周解体,也即“轴心文明”终结,这一独特“事件”成为思想与时代相碰撞而激发起一系列思想探索与制度实践的现实原因。

学长的文章较长,大纲是:一、关于“轴心期”概念的再检讨;二、西周: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三、“后轴心时代”的思想多元表述;四、突破“轴心期”的制度重建之路;五、结论。有兴趣的可从网上检索阅读。

综合即创新!就本人目前收集到的中文同类书籍及网上检索到的文章,学长的思路确是创新性的。特别是把孔子定位为“发现了”西周——发现了西周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文明、一种价值形态的独特性、典型性及其重要性。

东方中国文明史,好比在一个陌生的大地上旅行的人,不是等待有关这块土地的信息收集齐后再迈步,而是先设想某一条道路可能会达到目的地,然后边走边观察边打听,逐步校正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在提出理想后,“问题空间”就缩小了,把“a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变成为“a是X,还是Y,还是Z?”这样一个比较前一个相对较易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空间”,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基本上是二元对立、二元互补、二元互为动力的。这是东方中国独立推进走向文明的道路。这条独特的文明道路似乎又独立推进着东方中国走向现代性文明。

现时代,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出场具有超越性的文明深蕴。人类文明新形态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超越性蕴涵,使其在世界历史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文明新轴向。具体到衢州这个地方文化发展,认识到衢州地域主导文化是按孔子文化——宋韵文化——南孔文化分层次的,且分别对应着国家级、省级、地区级的发展战略比较优势特别重要,因为文化发展战略也需要分层次推进的。

那么,如何走向分层次的协调性的文化发展战略呢!!!???

2023年8月21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