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志书记载说到浙江灵鹫寺(庵)
2020-03-29 17:03:55
  • 0
  • 0
  • 3
  • 0

在最近二十多年,有关衢州最早寺院——灵鹫寺(庵)的说法,一直沿用原二野随军记者、离休干部汪启华生前整理的,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印度高僧慧理来到西安(衢州)大猴岭建灵鹫寺(庵)的传说。这则传说,2004年4月,汪启华收集在本人的《浙西民间故事集锦》中,直到2018年,徐芳芳再整理这则传说收集在王金富主编的《衢州地名故事》(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中。

汪启华从部队转业后,长期在灵鹫山区的九华供销社工作,生前同灵鹫寺四十六世觉定、四十七世慧达都是好友。据余绍宋主编的《浙江通志》记载:“浙江佛教之创始,当推晋咸和时(326-334年)灵鹫、灵隐、金山诸寺”。又据南宋《淳佑临安志》记载:“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印度高僧慧理来此奠基。”原灵鹫山区多灵鹫鸟,终日围绕灵鹫寺盘旋飞翔,寺院被毁时,灵鹫鸟不知去向。灵鹫寺在三千尺之高的灵鹫山北面,寺院就尤如座在飞翔之状的灵鹫鸟北上,山中有多处灵鹫石、灵鹫山形与灵鹫洞。细细数来,中土大地凡以“灵鹫山”为名的往往和寺庙佛刹联系在一起且大多同梵僧有缘。究其原因,与佛教在中国的广为传播以及信众对佛祖的向往和虔诚膜拜有关。心中有佛,便看山皆为佛祖所居之“灵鹫”圣地,就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的道理。汪启华与四十六世觉定、四十七世慧达生前都认为浙江灵鹫山同印度高僧慧理有佛缘。然而,又找不到较为翔实可信的文字记载,或实物印证,只能以传说的形式从灵鹫山传播开来——不能作为信史。

1994年版的《衢州市志》记载:灵鹫庵,山上修竹万竿,又称万竹庵、梵竺庵。灵鹫庵上院为观音殿,下院为地藏王殿,附有斋堂方丈为僧众、香客、游人食宿之处。山半有中华庵,山前有天台庵,山后有法华庵、心定庵,山脚有鲁班殿、锦泉庵。每年七、八月间,远近香客踵接。相传唐末安徽九华山寺僧来建寺,故又名小九华山寺。

2005年版的《柯城区志》记载:九华禅寺,初名万竹庵,又称九华禅院,建于唐贞观初年(627年),后改梵竺庵。

2011年版的《衢州市建筑业志》记载:九华灵鹫寺,初名万竹庵,又称九华禅院,建于唐贞观初年(627年),后改梵竺庵。

接下来先解读这三个不同版本的记载的区别。

1994年版的《衢州市志》主编是朱子善。1879年(光绪五年),曾经流寓杭州灵隐寺,善工书、画,住西安(衢州)弥陀寺的僧人祖江(字东林,号苇波)也写过《小九华禅派序》一文。祖江认为,西安(衢州)小九华禅派序衍厥临济,自李唐越五代兴盛至宋数百年,院宇废兴无从证据。浙江灵鹫山灵鹫寺起源于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成熟于唐代、全盛于宋、元、明直至清康、乾,宗谱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浙江灵鹫山在前近代,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遭耿精忠兵焚,寺庙被毁。康熙十四年(1675年)寺僧戒生及其徒益恭募资重建灵鹫山寺,以后陆续扩建,规模已相当宏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僧启林募资修建地藏殿,供奉安徽九华山之金地藏佛像。咸丰同治年间(1861-1864年)清政府围剿在灵鹫山的太平军余党时,灵鹫寺殿堂被毁,几年后才恢复。自清以降,灵鹫山之寺历经四次灭顶之劫,宗谱、记事及墓碑塔林自清以降,通过清康熙十三年至十五年(1674~1676) 平定耿清忠之乱、太平天国战争(清咸丰八年<1858> 太平军石达开围衢九十一日、清咸丰十一年<1861> 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围衢、清同治元年<1862> 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围衢)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毁灭性打击,寺史及僧谱已无从考查。地方志书必须建立在翔实可信的文字记载或实物印证的基础上,1994年版朱子善主编的《衢州市志》全书250万字,涉及灵鹫山之寺记载的含标点只有169字。这169字,是在灵鹫山寺史及僧谱已无从考查的情况下,遵从地方志书必须建立在翔实可信的文字记载或实物印证的基础上这一基本准则,参考民国郑永禧主编的《衢县志》以及民国期间1948年《浙赣路讯》上徐映璞《衢县九华山志》数篇文章精心提炼而成。

    1994年版的《衢州市志》主编朱子善老师

对比衢州地方志书的几个不同的版本涉及灵鹫山之寺记载的,1994年版朱子善主编的《衢州市志》概括得最全面。

这短短的169字,概括了灵鹫山灵鹫寺(庵)的历史事实,灵鹫山历代崇佛流派甚广,有天台宗、净土宗、临济宗等,还概括了灵鹫山灵鹫寺(庵)同安徽九华山的历史渊源;在灵鹫山寺史及僧谱已无从考查的情况下把灵鹫山灵鹫寺(庵)的缘起问题留给后来者解决。

2005年版的《柯城区志》与2011年版的《衢州市建筑业志》涉及灵鹫山之寺记载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2005年版的《柯城区志》记载的是九华禅寺,2011年版的《衢州市建筑业志》记载的是九华灵鹫寺。这两个版本都将九华禅寺同安徽九华山的历史渊源的起点时间界定在唐贞观初年(627年),区别于1994年版朱子善主编的《衢州市志》的“相传唐末安徽九华山寺僧来建寺,故又名小九华山寺”。

上述三个不同版本的记载的虽有区别,但对灵鹫山是浙闽赣皖四省边区著名的佛教圣地,“千年古寺、佛教丛林、避暑天堂、香火鼎盛”的概括是共同,对于这三个不同版本的区别还需进一步的解读。本人因大好因缘,既同朱子善又同灵鹫山有缘,对于这三个不同版本的区别的原因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里先说一下本人同朱子善的因缘。本人的生年是1963年。“文革” 后重开高考制度之年,本人正在念高一。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达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以上,只因耳朵听力较差,没有被高校录取。本人在网上曾介绍过,青年时代影响最大的两位恩师——张荣宗与朱子善。张荣宗曾主持衢县科委工作兼科协主席,“文革” 批斗靠边前是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衢州(县)“三所一校”(农业科学研究所、柑桔科学研究所、果品加工研究所、农业技术学校)的首任所长或校长。朱子善,本人高中时代的班主任,杭州人,建国前入党,华东师大历史系研究生,曾在前杭州大学工作,23岁时,曾出过苏联卫国战争史方面一书,1950年代被划“右” 而流放到衢州,在本人老家的一座破庙里住过一段时间,平反后历任县教肓局教研室主任,衢州笫一中学校长,市政协副主席,《衢州市志》主编等。有意思的是,两位恩师,一个在科技界、一个在教育界,他们俩人却是莫逆之交。在人生十字路口,本人是被两位恩师推着走过来的。他们是本人少年迷茫困惑时的引路人! 是本人青年幻想张狂时的敲打人! 这是本人的人生幸运的大好因缘!

                                                    张荣宗与朱子善

2002-2005年本人在灵鹫寺待过。上山之前,朱子善老师为本人从民国郑永禧主编的《衢县志》复印了涉及灵鹫寺的资料,包括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的《宗教》杂志等一批资料。朱子善老师老师还向本人介绍了同郑永禧一起修编《衢县志》的徐映璞。在1994年版朱子善主编的《衢州市志》第三十三篇《人物》中也收录了徐映璞条目。条目介绍了徐映璞著有《衢县九华山志》。在朱子善老师老师主编《衢州市志》期间还不知道徐映璞著的《衢县九华山志》,最终定稿为《浙江灵鹫山志》,但那时朱子善老师已对灵鹫寺作了一番深入的思考。在朱子善老师主编《衢州市志》期间,为配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的宣传,还同傅春龄、叶培尧、姜方友等一起指导了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衢州》一书的写作。在这本书中已写着相传灵鹫庵“建于晋咸和年间(326-334),是浙江省最古的寺院之一。”

1942年在灵鹫寺,徐映璞同灵鹫寺主持四十六世觉定(1922-1996年,为灵鹫山下坦村人,7岁出家,1941年20岁为灵鹫寺上下院副当家,1947年上下院当家,1951年遭劫,1971年回原籍,1985年重回灵鹫寺任主持,历任衢县政协委员、佛协会长)有过深层次的沟通。觉定重回灵鹫寺后,同四十七世慧达(1918-2001年)都在千方百计寻找徐映璞先生的《衢县九华山志》,并千方百计试图再接天台宗与安徽大九华山佛缘。那时,大家都不知道,徐映璞先生于1946年撰写完成的《衢县九华山志》,最终定稿为《浙江灵鹫山志》,并由余绍宋先生于戊子年夏(1948年)作序。

上世纪九十年代衢州文史老人廖元中生前也积极协助灵鹫寺寻找徐映璞的《浙江灵鹫山志》的下落。徐映璞之女徐晓英在杭州的住址最先由廖元中先生提供的。灵鹫寺还委托相关人员专寻找。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曾5次到杭州拜访徐映璞女儿徐晓英均无果,但却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徐晓英女士告知,文革前由周恩来总理指示中科院图书馆将《浙江灵鹫山志》收藏。在2002年4月第四次拜访时,徐晓英女士又找到余绍宋的《浙江灵鹫山志序》。其时,本人已在灵鹫寺,从余绍宋的《浙江灵鹫山志序》手稿中,第一次知道了衢州的“九华山”旧名就称“灵鹫山”而且前面还冠冕堂皇的加上“浙江”二字,成了浙江灵鹫山。本人回城后第一时间,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朱子善老师作了汇报。今天回顾头来看,本人对灵鹫山的研究大多来源于朱子善老师的启迪。

                                                             余绍宋手稿

前面已说到,2005年版的《柯城区志》与2011年版的《衢州市建筑业志》涉及灵鹫山之寺记载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2005年版的《柯城区志》记载的是九华禅寺,2011年版的《衢州市建筑业志》记载的是九华灵鹫寺。其原因是,到2011年,衢州的“九华山”旧名就称“灵鹫山”而且前面还冠冕堂皇的加上“浙江”二字,已经为衢州各界人士知晓。对此,汪筱联与叶裕龙在《记忆与解读》(201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说明。灵鹫寺于2002年4月获得徐晓英女士提供的余绍宋的《浙江灵鹫山志序》手稿后,相关人士认为,《浙江灵鹫山志》将会是灵鹫寺的镇山之宝。直到2017年底,在柯城区委统战部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找到了《浙江灵鹫山志》,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成功“回家”。

           《衢县九华山志》最终定稿为《浙江灵鹫山志》

回想当年朱子善老师的话仍记忆犹新。朱子善老师对本人说,验证灵鹫寺起源于晋咸和时(326-334年)只是时间的问题,可能比浙江灵鹫山缘起还重要的问题是灵鹫山寺在浙江东南佛国的地位问题。从2008年起,本人在广东佛山乐从(到西椎山只半小时汽车路程)待了8年,继续思考了当年朱子善老师提出的问题。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朱子善老师女婿浙江大学教授董平的佛学论文。董平教授曾招收天台宗的研究生。他认为,浙江的佛教,自东晋以后一直非常发达,实为全国的佛学中心地之一。2019年因大好因缘加盟柯城区浙江灵鹫山禅意康养景区开发建设专班及佛教协会团体,有缘能读到徐映璞先生的《浙江灵鹫山志》。徐映璞先生在《浙江灵鹫山志》中断言:“灵鹫山为浙江省上游胜境,岩岫杳冥,林峦郁薄,与赤城、雁荡、天目、四明相伯仲”。从余绍宋的《浙江灵鹫山志序》到徐映璞的《浙江灵鹫山志》实际上构画出历史上的浙江“东南佛国”就以钱塘江为主轴,上游发源地浙江灵鹫山——衢州,寺庙称“灵鹫寺”,下游入海口——杭州,寺庙称“灵隐寺”。即便抛开印度高僧慧理是否到过衢州的问题,如果从地域的视角,说浙江灵鹫山灵鹫寺与杭州灵隐寺是姐妹寺院也是说得通的。

日本人最信奉的两大寺院,一是天台的国清寺,二是杭州的净慈寺。杭州净慈寺是除灵隐寺的第二大刹,初建时,名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潜禅师入寺,由他首先开坛说菩萨戒,署号为慈化定慧禅师,并由吴越王赐紫伽黎,成为净慈寺开山祖师。千年以来,净慈禅寺龙象辈出,开山祖师道潜禅师是法眼宗高僧。首任主持永明延寿禅师乃净土宗六代祖师,其所著《宗镜录》为世人所推崇。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国忠懿王钱俶请延寿主持重修杭州灵隐寺,重建殿堂1300余间,灵隐寺因而中兴。次年又接住永明寺(即净慈寺),忠懿王赐智觉禅师号,从学者多达2000余人。先在天台山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又到金华天柱峰诵《妙法莲华经》三年。旋从法眼宗创始人文益法眼禅师的弟子德韶得法,传承法眼宗。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及《净慈寺志》卷八记载,延寿于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住持奉化雪窦寺。衢州天宁寺认为,永明延寿大师(公认为阿弥陀佛化身)驻锡于此,前后十五载。对于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有初稿在奉化雪窦寺、衢州天宁寺,定稿在在净慈寺演法堂的说法。这是东南佛国鼎盛时的钱塘江上游发源地——衢州与下游入海口——杭州的渊源关系问题。

在“六朝”,浙江“山中”的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随着佛教山寺的兴起、道教洞天体系和山中修道的宫观化,一些山岳成为寺馆集中的宗教圣地,浙江山岳也完成“名山化”的过程,文化景观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和地理格局。从若从钱塘江上游发源地——衢州与下游入海口——杭州地域的视角聚焦去发掘“六朝”时期“名山化”的过程,位于柯城区的浙江灵鹫山会有另一番天地。这期间浙江“名山化”的过程有一个从山神祭祀到佛道寺馆的过程,佛道与民间信仰在山岳中活动有着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名山化,特别是南方洞天福地的出现与山中景观的有着高度的正相关的变迁,几乎是“老佛”借助“老道”的路子。

      《浙江灵鹫山志》片断

衢州柯城区及灵鹫山的道家文化积淀得特别深厚。晋太宁中(约325年)成书的《志林》记载:“信安(衢州)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方对棋,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这两个仙人成道处就在浙江(衢州)灵鹫山,修练五百年后得道成仙。也就是说在晋时之前的浙江(衢州)灵鹫山还是个神仙故里。灵鹫山的百丹(担)坪三面环山,谓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之说的玉清峰(海拔918米)、太清峰(海拔913.5米)、上清峰(海拔975.5米)三座,唯东面豁然开朗正对衢州这个地方的中心城区及金衢盆地西部的百里平川。灵鹫山西南脉为梧桐峰、玉泉山百丹(担)坪、青峒峰(大靠山)。古时衢州城里人登玉泉山百丹(担)坪是这么走的:出西安门经鹿鸣山过衢门山白云山脚沿石梁溪边衢徽古道,到静岩、麻蓬过石梁溪进杨家源登青峒峰(大靠山)。青峒峰(大靠山)是灵鹫山九峰中距衢州城最近的一座山峰,从杨家源登顶后再沿青峒峰(大靠山)分水线登上海拔1008米的玉泉山百丹(担)坪。在这条古道上在石梁村东边,白云山的北麓有一山丘,形如莲花,自古就称莲花台。传说张良是黄石公的弟子,经黄大仙指点迷境中的张良辞官离开繁华的京都,来到瀔水之边白云山修炼隐身。莲花台也就成了众多神仙聚会的场所。在这条古道上有关“衢门山”、“白云山”、“莲花台”、“石梁”、“枫林山”、“静岩”、“山岩”等地名,都是来自于道家神话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一曲白云莲台神仙传,和音飘然距今已是数千年,遥想当年,赤松了、赤须子、黄石公、东方朔、严子陵、王质、张良众仙雅聚。白云山上莲花台前,白云飘渺,仙乐和音留下几多佳传。从地缘文化的视角,浙江(衢州)灵鹫山在儒家文化、佛家文化进入之前,就是东南地区的道家文化名山。

总之,钱塘江上游发源地——衢州的浙江灵鹫山在东晋时,借助“老道”完成“老佛”“名山化”是说得通的。

本文带有怀念1994年版《衢州市志》主编朱子善老师的意蕴。今天回顾头来看,本人能够加盟柯城区浙江灵鹫山禅意康养景区开发建设专班及佛教协会团体,应是一个缘份与命运的巧合。当然也感谢所在单位领导们!

                       灵鹫寺修复规划效果图

呜乎!朱子善老师!欠你一次陪伴爬灵鹫山!

乘愿归来再续佛缘!

2020年3月29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